首页 / 最新消息 / 新闻资讯

中国(云南)自贸试验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

2021-04-06 16:15:16        来源: 云南网

中国(云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自挂牌成立以来,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和省委、省政府决策部署,对标国际公认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园区和最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,借鉴国内实践案例,以“市场评价为第一评价、企业感受为第一感受”为工作导向,努力成为全省最优最具示范效应、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营商环境高地。截至202012月底,昆明、德宏、红河3个片区增量市场主体已达6万户。3个片区共办理“证照分离”涉企经营许可事项16702件,为企业大幅降本增效。

实现“证照分离”全覆盖。2019121日起,云南与全国同步实施自贸试验区“证照分离”改革全覆盖试点,将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,通过直接取消审批、审批改为备案、实行告知承诺、优化审批服务4种方式,分类推进改革。截至202012月底,3个片区共办理“证照分离”涉企经营许可事项16702件。其中,直接取消审批2771件、审批改为备案3509件、实行告知承诺4352件、优化审批服务6070件,办理数量稳步提高。截至202012月底,3个片区增量市场主体已达6万户。其中企业2.21万户(含外资96户)、农民专业合作社5户、个体工商户3.79万户。试点改革降低准入门槛,减少办证环节,节约开办时间,大幅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。

加快向各片区放权赋能。中国(云南)自贸试验区按照“放得下、接得住、管得好”工作要求,坚持需求导向,按需赋权。202012月,省政府印发了《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向中国(云南)自由贸易试验区各片区管委会下放第一批省级管理权限的决定》,向昆明、红河、德宏片区管委会下放第一批省级管理权限73项。主要包括“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”等行政许可事项55项;“航道通航条件影响评价审核”行政确认事项2项;“自由进出口技术合同登记”等其他行政权力事项16项,有效推动了自贸试验区“放管服”改革,营商环境的优化提升。

提升口岸通关便利化水平。德宏片区,实施了“一口岸多通道”和进口“两步申报”通关模式,启用全省首家边检自助通关系统。红河片区,开通中越边境河口—老街口岸农产品快速通关“绿色通道”,农产品实现“即到、即检、即放”,对进口的五种矿产品采取“先放后检”监管模式。通过相关举措,有效提升通关效率和口岸营商环境。

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。围绕“先建后验”试点任务,整理“先建后验”投资项目事项清单,精简投资项目准入手续,于20204月在3个片区率先启动试点。昆明片区,引入海关、交警、水电气等专业部门窗口,形成综合窗口与专业窗口并存“1+3+N”业务受理模式,落实好“一窗受理、一网通办、一次办成”政府服务。红河片区,充分运用“好差评”手段,建立“一事一评”“服务回访”机制,倒逼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。目前,红河片区综合服务中心进驻部门34家,累计开展政务服务28.15万件。德宏片区,开展“提升营商环境大家提”活动,围绕企业证照、项目审批、要素供给等领域,对涉及企业建设和经营等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流程改革优化。

优化升级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。昆明片区,推行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模式,引入华为“智慧政务”系统,依托移动互联网、物联网、大数据、区块链等新兴技术,结合企业群众政务服务办事场景,匹配多情形场景应用,促进线下服务与线上服务应用融合,打造地区“智能化大厅2.0服务品牌”。同时,在24小时自助服务区集成整合了各个部门的服务事项,提供24小时“全天候不打烊”服务。德宏片区,立足“沿边+跨境”特色,加快“德宏自贸试验区跨境贸易便利化综合服务平台”建设,平台将整合边民互市、跨境电商、口岸通关等功能。红河片区,创新“互联网+边民互市”新模式。片区内的中国—东盟(河口)跨境电商物流产业园20201月投入使用,在提升通关效率、降低经营和监管成本、提高边民收入等方面效果明显。

打造良好法治化营商环境。中国(云南)自贸试验区坚持“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”理念,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稳定、公平、透明、可预期的良好环境。截至目前,自贸试验区昆明、红河、德宏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均已建设完成。3个片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共办理公证业务1397件。昆明片区,成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,为国内外企业及个人提供“一站式”的综合法律服务。德宏片区,建立了公职律师和法律顾问制度,实施公平竞争审查制度。



Copyright 云南省商务厅© 2013-2023 滇ICP备11000472号-10

 滇公网安备 53011102000390号